中国江西网抚州讯 通讯员尹文兵报道:入冬的宜黄,山川秀美,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勾勒出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画境,展现了山光水色、人文荟萃、生机盎然的无穷魅力。
在曹山景区,人们在欣赏景区内的自然美景感受“原生态”的同时,还可以读出它的深厚文化底蕴。这里一片翠绿,生态保护得很好,空气特别清新,又富有人文情怀,值得一游再游。走进白槎村、帘前村、戈坪村等美丽乡村建设点,与当地乡土风情进行亲密接触,可真切地感受到宜黄“看得见的美丽”。白槎村的村民之家、民俗文化馆,帘前村的禾杠舞、宜黄戏表演,戈坪村的彭公祠堂、天然竹林,处处都彰显着环境美、人文美,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在二都镇富民食用菌合作社基地,还可参观集食用菌种植、菌种销售于一体的新兴农民专业合作社。该社利用竹屑、杂木等废料培植出竹荪菇等食用菌,引领农民种菇致富,有力地推动了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为当地生态保护注入了新动力。
今日的宜黄,不仅维系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并用“生态”化方式贯穿了工业、农业、旅游等“绿色崛起”的各领域。行走在宜黄,人们无论是用笔、用镜头,都可以将俯拾即是的美景定格,记录下了该县绿色崛起的勃勃生机,感受宜黄人民打造风景宜黄的澎湃激情,欣赏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如诗画境。
宜黄县委书记姚飞翔表示,“四个宜黄”的打造,“风景宜黄”是前提。宜黄县将持续巩固生态优势,保护好一片青山、守护好一河清水、呵护好一方生灵。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确保“十三五”期间建成五个国家4A级景区、规划建好五个4星级宾馆、打造五条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加快建设美丽家园,一手抓县城建设,不断提升县城美誉度;一手抓美丽乡村建设,使美丽乡村呈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景象。
新时代谱写新华章,宜黄坚持用新发展理念谋划发展、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发展,走出了一条既发展经济又提升生态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新路,精心打造“四个宜黄”的蓝图将变成美好现实。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