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蕴深藏的古建筑风姿绰约,好戏连台的戏曲演唱会如火如荼,重新规划布展后的玉隆万寿宫无疑是抚州人民的一个新去处。各地返乡的游子来了、扶老携幼的一家大小来了、文化研究学者来了……自玉隆万寿宫免费开放以来,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前来一睹新貌的游客。据统计,自去年10月1日开放以来,玉隆万寿宫已接待游客四万余人次,举办了约20场戏曲演出。
2017年12月30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文昌里的玉隆万寿宫,铿锵的锣鼓声和咿咿呀呀的戏曲声不断从这里传出,此时正是万寿宫新年京剧演唱会的表演时间。
清光绪年间修筑的二层古戏台上,一出出经典京剧正连轴上演。“平时都在电视上看戏,好久没在家门口看到戏了!”市民陈大爷连忙举起了手中的摄像机。
据介绍,现存的这座玉隆万寿宫是古人为纪念晋代治水专家许逊所建,曾是商人们聚会结社的地点,被称为“抚州会馆”,是我市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不断推进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建设,玉隆万寿宫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被列入市政府重点督办事项。改造后的玉隆万寿宫于2017年10月1日重新开放。
记者看到,改造后的万寿宫整个院落为面阔三间、进深三进的建筑格局,按照其历史沿革和功能被分为了第一进戏曲文化、第二进道教文化、第三进商帮文化。
步入万寿宫前厅,便可感受到“戏曲文化”的魅力。整座玉隆万寿宫以古戏台作为中心,贯穿到二层成为整个空间的视觉中心。这座修筑于清光绪12年的古戏台,是典型的赣派建筑,古时戏班就在此搭台唱戏。戏台顶部,有一座饰满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的八藻井,颇有艺术氛围。戏台上还有各类小斗拱,耳房旁大斗拱等不同形态的建筑结构。戏台正前方设有观众席,摆放着13张大方桌,每桌可坐4人。此外,二楼两侧还设置了8张方桌,戏曲演出时可容纳两至三百人观看。
从万寿宫前厅穿过一座天井,到达第二进“道教文化”展示区,分别为旌阳殿、火神庙和文兴庵。位于中部的旌阳殿是道教场所,因许逊曾诏令为四川旌阳县令,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因此称他为许旌阳,百姓建立旌阳殿供奉他。南侧的火神庙,则是古代供奉火神的地方,在嘉庆年间由抚州知县秦沆所建,是抚州历史上第一个消防机构。北侧的文兴庵,起初是供奉道教真君文昌帝君,后来文兴庵作为抚州第一所女子中学的办学地,也就是抚州一中的前身,见证了近代抚州女子教育的发展。记者看到,文兴庵内还原了一组民国时期女学生上课的塑像,蓝上衣、黑裙子、白袜子、黑鞋子,十分逼真。
万寿宫的第三进“商帮文化”,主要为抚州商会接待贵宾的场所。南北两侧分别为道长精舍和经堂,道长精舍顾名思义是道长休息的地方,经堂是存放经书的地方。后方的玉隆阁是古代为数不多的三层楼建筑,也是万寿宫的最高建筑,鹤立于全宫之上。在玉隆阁内,一幅瓷板画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壁画上重现了当年文昌里经济贸易繁荣时期抚河上来往的船只和两岸的繁忙景象。壁画一侧,记者看到许多孩子聚集在一台多媒体触摸屏前跃跃欲试,触摸屏上正展示着历史上18位抚商精英的事迹。触摸屏操作简便,画面直观,其交互式的触摸屏体验在市民朋友中备受欢迎。
据万寿宫负责人徐妤捷介绍,玉隆万寿宫的修建工作重在修旧如旧,还原古建筑原汁原味的古朴韵味。采访中,市民游客对修葺一新、精雕细琢的玉隆万寿宫赞不绝口。
改造后的玉隆万寿宫重焕新姿,古戏台上不断上演着经典剧目,这座沉寂已久的历史建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百姓。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