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抚州头条客户端讯 通讯员邓兴东报道:藕丝糖是金溪县传统美食之一。它的外形好似一团洁白无瑕的藕丝,素以甜、脆、香、酥而闻名。但甜而不腻,脆而不碎,外形美观,落口消融,余味绵长。
“浒湾油面进汴梁,方河米粉去湖广,黄通冬笋满省跑,四海闻名藕丝糖。”这是金溪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由此可见,金溪藕丝糖的知名度有多高。
走进村民、制糖师傅危方明家中,但见他正忙着制作藕丝糖。危方明现已年过花甲,从小就跟随家人学做藕丝糖。一块金黄澄明的麦芽饴糖,在他的手中,经过揉、搓、拉、撕、卷等系列动作,像变魔术似的,不一会儿即变成长圈,继而变成蓬松的细丝、糖卷,而他的老伴则在厨房里熬糖。
危方明一边忙着,一边介绍说:“纯手工制作的藕丝糖柔丝绵长、清香可口,制作工艺比较繁杂,先得选上好的糯米浸泡8小时左右,再经过蒸煮、发酵、滤浆、熬制、拉丝、包馅等多个工序方可制成。每年冬季春季,是最忙的时节。因为产品供不应求,我们只得夜以继日熬了一锅又一锅,做了一批又一批。作为金溪最有名的特色美食,藕丝糖成为城乡必储的年货。新春佳节,家家待客的糖果,也少不了藕丝糖。”
危方明说,如今不少村民在县城租房做藕丝糖,现做现卖。他的儿子儿媳也在县城租了一间小小的作坊,每天生产藕丝糖达200多公斤,生产场面比村里还要火热。
金溪藕丝糖生产历史悠久,据旧版《金溪县志》载,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常有小贩挑着糖担,敲着小锣,走村串户叫卖,深受群众喜爱。每逢节日及喜庆时刻,金溪及周边地区的群众纷纷来到琅琚、浒湾、秀谷等藕丝糖主产乡镇采购藕丝糖。2008年6月,金溪“藕丝糖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藕丝糖生产过程中,人们发现,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方式有一大缺陷,那就是在低于16℃的气温下保存的时间较长,而在高于16℃的气温下保存的时间较短,容易硬化、结块,难以入食。因此,金溪县历代“制糖师傅”只在冬、春两季生产销售藕丝糖。近年来,金溪县一些年轻的制糖师傅敢于打破常规、积极探索,经过反复实践,他们发现把握起糖火候至关重要:在气温较低的冬春季,麦芽饴糖起锅宜早宜快,让糖内含较多水分,俗称“起软糖”;而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则宜适度缓些起锅,让糖内水分含量减少,让糖的硬度适度增强,俗称“起硬糖”。水分含量偏少的藕丝糖就算在炎热的盛夏,也能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硬化、结块,从而满足夏、秋季节藕丝糖的市场需求。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金溪藕丝糖除了畅销本县和周边市(县、区)外,还批量销往上海、浙江、江苏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一大特色富民产业。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