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陈 知报道:江西省教育厅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以来,抚州市实验学校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积极探索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路径、新机制、新方法,站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政治高度,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建设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四个“一体化” 助推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建设
抚州市实验学校围绕“教研活动一体化”“教材研究一体化”“教师培训一体化”“资源建设一体化”四个方面,注重思政课程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观摩学习、教学研讨,选派思政课教师参加“跨学段跨学科听评课”“同上一堂思政课”“名师引领互助伴学”、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扩大跨学科主题教研的影响力,激励全体教师不忘铸魂育人初心使命。以“人人上好思政课,人人做好育人师”为目标,发挥思政课对中小学学生德育的重要作用,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给学生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进一步发挥党员名师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市实验学校科研处积极邀请经验丰富、业务突出的小学与初中思政专业党员名师,以专题讲座或示范课等形式,传授思政课的授课方法,形成思政课的范式,挖掘思政课亮点,推动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建设。
两个“相结合” 促进育人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在新形势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思政课程灵活贯穿于青少年发展的全过程,该校坚持“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双结合的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思政教研组开展的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的形式讨论教学中的重难点、时事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以“同向同行,铸魂育人,打造优秀的课程思政团队”为宗旨,把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取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升旗仪式诵红色诗词、讲红色故事、开展红色研学,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按照“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立足课程、超越课程,立足教师、超越教师”的总体思路,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切实把思政课讲准讲透、讲深讲实、讲新讲活。通过构建大思政格局、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等优化教学过程,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有效性,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入脑入心入行。
“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以来,该校中小学思政组教师参加省、市级优质课、录像课、微课比赛获奖二十多人次,市级《红色文化》教学设计比赛获奖者近十人,《走扶贫之路,悟脱贫攻坚精神》入选全市11堂中小学优秀思政“金课”,省级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创新教学模式探究》顺利结项。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