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区桐源乡郑坊村党支部以“红色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在党群共建中推动乡村振兴。
行走在郑坊村的青石巷陌,村民郑大爷指着碧波荡漾的景观塘感慨。这场蝶变背后,跃动着“红旗党支部”引领乡村治理的强劲脉搏。
作为桐源乡集镇核心区,郑坊村以“党建+”破解人居环境整治难题。党员干部率先挥起环境整治“第一铲”,对全村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在抚丰线沿线打造“绿脉长廊”,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培育“微花园”,构建起“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立体画卷。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参与宜居美村建设,大家自发承担“门前三包”责任,建立卫生环境定期评比机制。此外,该村还争取到400多万元项目资金,实施整村建设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郑坊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将拆除危旧房后的空闲宅基地规划成菜园、果园,昔日“废墟地”蝶变为“致富园”。这场“小院经济学”的创新实践,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微观样本。
郑坊村党支部以“破茧工程”破解农村宅改难题,创新实施“三步工作法”。重民主决策,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确定“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原则,由群众自主决定土地用途,让每户村民都成为庭院设计师;重机制创新,果园采取“集体栽种+村民托管+收益分成”模式,菜园实行“农户认领+全程自管”机制,实现“零成本投入、可持续收益”;重生态增值,经济果树与菜园形成立体景观,既美化村容又释放经济效应,推动“环境美”与“产业兴”同频共振。以“小庭院”撬动“大经济”,郑坊村蹚出一条“方寸地生金、‘家门口’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当推土机的轰鸣声打破村庄沉寂,郑坊村的“美颜革命”在党旗指引下拉开帷幕。面对“拆违建、改危房”这道必答题,郑坊村党支部亮出“三把钥匙”:党员户带头自拆违建,支委成员包片逐户解心结,村民理事会创新“宅改积分”兑现实物奖励。
通过拆临拆违,该村整合村里空地、道路沿线杂地、山地等资源,栽种各种经济作物,在美化村庄的同时,实现“绿里生金”。以“党建链”对接“产业链”,引进江西昊天建材有限公司打造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联合江西马步奇电机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妈妈车间”,让村民实现“送完娃上学、转身进车间”的精准就业。
如今的郑坊村,不仅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愿景,更通过党建引领下的产业赋能,让美丽乡村建设既有“颜值”更有“产值”,吸引越来越多“金凤凰”栖居梧桐,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